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秋瘋疲勞叮嚀

秋瘋疲勞叮嚀   by 秋竹仁波切  始自約2004  錄自家族   
以下文章之題為末學自行標上,因為這些都是師父的耳提及面命,雖師父已曾寫過一篇秋瘋疲勞叮嚀,但末學覺得以下文章也是師父(秋瘋)他不惜疲勞,不斷的叮嚀教導我們這些弟子,所留下來的珍貴財寶.

雖然乍看來沒有很深的教理,但卻是一位瘋子行者心中一直想告訴弟子的話. 身為師父的弟子,我們是這樣地來反省,來軟化自己,您呢?

這位瘋行者曾這樣地祈願說:秋竹心情流出瘋法,即身末代圓滿徒兒. 如果師兄們認為有寫錯的地方, 這位瘋行者也曾這樣地祈願:萬一有善三空迴向,所有寫錯平等懺悔
by abuy
秋瘋疲勞叮嚀(1-5)待續  
(一) 信心不是法喜充滿,不是很悲哀自卑, 而是對輪迴有點死心, 對三寶有點希望, 兩種心情都有才算, 都是帶點悲的, 不是帶法喜的.
(二) 上課是為利益眾生來聽課, 學好以後可利益眾生, 若無此發心, 開始是佛,結果是魔.
(三) 珍貴的茶壺收藏家發錢收購養護, 可以用金錢買斷, 但佛法卻不能用金錢去衡量, 祖師們用精神心血去保持, 我們也要用精神心血去求得.
(四) 有人認為修法要唸藏文發音才有加持力, 然而佛菩薩可以加持藏文的文字, 為何不能加持中國的文字? (註:師父北中南道場都唸中文)
(五) 學習佛法是要當師父的長子, 繼承佛法萬貫家財, 不是學乞丐到處串門子.

師秋瘋說  徒秋寶,竹妙花恭錄
末學秋寶合十

秋瘋疲勞叮嚀(6-10)待續
前言:嘗聞師兄說:仁波切的書不容易讀,因為書中有太多的理論及道歌,然而即使您對自空、他空的見修行果倒背如流,對實相、虛相唯識的教理行證如數家珍,但卻忽視了秋竹瘋子的疲勞叮嚀,那一切終究是衣服上的補丁,早晚要掉下來的,臘月三十忽至,拿什麼來抵呢?
(六) 學佛心腸要硬,心地要善良。 心地善,心腸軟,會一直陷在其中而無法自拔。 心腸硬,當機立斷,能救則救,不能救則找支援, 惟有心地善,心腸硬才能成佛。
(七) 可以生氣,但不能有怨恨;如意時也不要太得意。
(八) 佛號咒語唸了十萬、二十萬遍, 如果內心沒有真正的感受,就如同做業績。
(九) 學佛是學其精神,不是學其事項儀軌。 學佛也是孤單的,要甘於寂寞,沒有熱熱鬧鬧成佛的。
(十) 真正的布施圓滿,不是指對外施捨了多少東西, 而是對內的吝嗇心斷了。 若一定是指對外的施捨,那佛陀已布施圓滿, 為何乞丐還是那麼多呢?
師秋瘋說 徒秋寶竹妙花等記

秋瘋疲勞叮嚀(11-15)待續
(一) 對自己與外境不在意的人,直接行入,易一點即通, 對自己與外境教較在意的人,用理入,需詳細觀察。
(二) 學佛須要很用功,不然就對上師多放一點感情, 對上師有信心,你才有可能長大, 如果沒有信心,也會長大,但是那種長大也沒什麼用。
(三) 怨也是修行的助緣,可以修悲; 親也是修行的助緣,可以修慈, 兩者皆可修習菩提心。
(四) 修行先從聲音著手,習慣於厲罵毀譽等八風,並修習忍辱, 再來是觸,再來是味,再來是香,再來是色,最後是法。
(五) 將八萬四千法全部都背下來也沒有用, 要能與法相應才有用,這叫印心。

師秋瘋說 徒秋寶.竹妙花記


秋瘋疲勞叮嚀(16-20
(一) 戒律要儘量,懺悔要實際,修行要有興趣,發願要廣大。 消業障不是雞飛狗跳,大鬧一場,而是如寒冰溶水溫溫熱熱的。
(二) 相信的話,至道無難,懷疑的話,惟嫌撿擇。 所以相信,一句就夠了;不信,修百千年也一樣。 禪宗三祖云: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眼若不眠,諸夢自除; 心若不異,萬法一如。
(三) 學佛有二條路: 一. 理入:理越聽越清楚,沒有懷疑了才修行。 二. 行入:沒有懷疑,師父說什麼就做什麼。
(四) 凡夫的自然反應是:遇事實則執著,遇不可思議則懷疑。
(五) 所有的了悟也好,頓悟也好,覺受也好, 都是起心動念的遊構,不要在意。

師秋瘋說 徒秋寶竹妙花恭錄.

秋瘋疲勞叮嚀(21-25)待續
(一) 一切諸法歪沒關係,心不要邪最重要。、
(二) 山泉是瀑流激漱越多越好,初學禪坐是入座及休息次數越多越好。
(三) 心安於身,身安於地,才能專心修行。 修行時不須尋找好風好水之地, 亦不須餐風露宿的苦行。
(四) 我們從未真正苦過,每天只會苦啊苦啊地喊,未曾體會輪迴之苦。 真正體會到輪迴的苦,心裡會有酸酸的感覺,那就體會到佛法了, 如堅硬的泥土遇到佛法醍醐的濕潤,變得柔軟。
(五) 你們不要只因一小撮的出離心就到山裡, 住了三年,回來很低調地換掉裙子,穿上褲子。
師秋瘋說 徒秋寶竹妙花恭錄

秋瘋疲勞叮嚀(26-30
(一) 因為有空性,所以我們才能長大; 因為有空性,所以痛苦不會長久, 所以我們要感謝空性。

(
) 睡前向西方三頂禮,發願往生彌陀淨土, 目前你們對阿彌陀佛的信心比對上師強,所以先觀想阿彌陀佛, 等到對上師有信心後,再轉為上師, 漸次入眠前,觀上師入於心中,放光周身、盈室、遍區域、 滿世界、照大千,如是而眠。
(三) 臨終能生起佛念,蒙佛接引,不是突然可得, 須長期培養才能習慣。尤其在病痛折磨之下,要提起佛念更難。 我們平時沒有時間訓練臨終一念,將睡眠前一念當做臨終一念來訓練也不錯。
(四) 平時見到高僧大德或禮佛繞塔時,不忘迴願臨終無障礙, 往生淨土,常發菩提心。 (普賢行願品中: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五) 如何心甘情願去做? 先聽懂,再了解,再實行,再了悟。
師秋瘋說 徒秋寶竹妙花恭錄

秋瘋疲勞叮嚀(31-40
(一) 小時候我們最拿手的是尿床,父母不嫌污穢,拉拔我們成人。 上師予我們的恩德如父母般,點滴教導我們佛法。 若稍有成就即得意忘行,進而貢高我慢,甚者自私,目中無他, 最後變成獨一無二的匹夫,這是最可悲的。 所以學得再好,不可得意傲慢。
(二) 對上師的信心是融合恭敬心和親愛心。 有恭敬無親愛,如同崇拜偶像有距離, 有親愛無恭敬,如同對父母可以耍賴, 此二者都具備了,才算是信心。
(三) 上師不會鼓勵你,不會拉攏你來靠近,也不會排拒你親近, 因此學佛法全靠自己主動親近。
(四) 上師相應的步驟:首先要認同上師的做法與師同類, 其次:不論做什麼事,雖各人做事方法不同,但唯師作主。 第三:對師父給予不同的人,不同的教法,不起懷疑計較心。 如此溝通好了,才能相應。
(五) 與上師真正相應是上師會的你也會,上師知道的你也知道, 現在師徒還是有差別的。 而修上師相應是要與師不離左右,不是一年見師父一次面, 然後到山裡閉關三個月,四處討人情,說是與師相應, 其實那是與鬼相應。
(六) 做功課跟消業障看似無關,但卻是將心澄清的方法, 所以作功課是讓心靜下來,心若不異,業障自消。 而我們都不去做的原因是看不到立竿見影的功效。 其實我們的業障也不一定是現做現受的,很多都是以前造的, 或平時不在意造成的,或以為沒有關係造的。
(七) 有人說顯教比較少談次第,其實顯教平時的功課就已經有次第及功效了。 而廣欽老和尚的次第是聽師父的話,老實念佛,卻不是吃水果,不倒單。
(八) 願要廣大宏深,行要從小做起。 從何做起呢?利樂他人的念頭能持續一整天,即使躺著睡覺也無所謂。
(九) 我們通常對某事印象深刻才會去執著去追求。 入世法與出世法來講,應該是出世法對我們印象較深刻。 可是事實卻相反,原因是我們對佛太不執著了。
(十) 佛法不是普拿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釋迦佛沒有說凡入我門者,都不會有痛苦。 同樣的,是死心才想開的,不是吉祥如意才想開的。 若事事如意,你們也不會想到要學佛。

師秋瘋說 徒秋寶竹妙花恭錄

秋瘋疲勞叮嚀(41-50)待續
(一) 因緣不是靠等待的,沒有因就去種因,沒有緣就去結緣, 作惡都不需要等待了,為什麼行善法一定要等待有因緣呢?
(二) 開悟不必看諸佛的臉色,也與眾生的苦痛無關,但卻是與自心有關。 所以不需往外求,先觀察自己的心。
(三) 認為佛法很好,有這種信心沒有用,要認為佛法對自己有用, 如此的信心才是有用。佛法很好是他的事,只有對自己有用, 才有實質的幫助。如此自己照著做,也會成佛,有這種自信心才有用。如果都這麼沒自信,那還能做什麼呢?
(四) 唸咒、做功課、修法,這些如同武器,專門對治散亂。現在武器都給你們了,端看你們會不會用,要不要用及怎麼用? 這些看你們自己了,問我也沒用,我總不能強迫你們用吧!
(五) 釋迦佛說了那麼多的法,不是他自己要用的,是給我們眾生用的。 他預估我們從開始到究竟的心路歷程,都寫出來了。 什麼階段會有怎樣的反應,要怎麼去做,應付不同的眾生,而有八萬四千法門讓我們用。 佛是過來人,他將他的歷程寫出來,現在的人以為看看書上的就懂,缺乏實際演練,所以沒什麼用處。
(六) 懂也有程度之分。有似懂以為懂,有聽到以為懂,如果被「以為」騙了,而把妄想當成真實,就如同被仿冒品騙了還不自知。
(七) 學了很久都沒有什麼感覺,會覺得學佛可有可無,或退轉,這些是因為沒有自信心,所以覺得佛法對自己沒有用。
(八) 很多人學佛很久,以為要有感應,有磁場,會覺得汗毛直豎或感應有什麼東西壓到或是看到什麼,那都是著魔了。
(九) 我認為磁場好是指自在、自然、心量很寬廣什麼都好,並且別人靠近你也有同感。
(十) 於自有自信,於師有信心,於人有謙卑心。同樣先下決定,並對所下的決定信心具足,如此乃能使覺性增長。

師秋瘋說 徒秋寶竹妙花恭錄

秋瘋疲勞叮嚀(51-60)
(一) 當徒弟的人學習佛法,就以學徒的心態去學,若看成是商業行為,那因果算也算不清的。
(二) 懺悔不是向金剛薩埵懺悔,而是對自己懺悔; 守戒是儘量,量力而為,犯則懺悔,如果都不能犯,那何來懺悔的功德。
(三) 素食者若標榜吃素,卻妄語、惡口、綺語,兩舌不斷,這樣比食肉者乖乖不亂講還糟。
(四)
人生如夢是要我們把人生看淡一點,而不是認真去看夢。
(五) 樣樣都寧願輸人才是菩薩,而樣樣都想贏人叫自私。 我們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才對他人好,若為別人的利益而對他好才算是菩薩。 現代人是什麼都要講道理,卻又不尊重道理,可是又最需要理由。
(六) 信有三種︰清淨信(信行人)、勝解信(法行人)、現求信(利行人) 對教理持勝解,對上師生敬重,兩者皆需有信。 顯宗以勝解為重,密宗以勝解為基本,以敬為重。 法行人︰不拿唸珠,研究佛學,只論推理,不管鬼人,只解決已發生之事,未發生之事無法處理。 信行人︰對上師恭敬,恭敬勝解所做見皆善,遇事不推理,直接跨過去。
(七) 【具足功德上師解脫相,雖一剎那亦不生邪見, 恭敬勝解所做見皆善,祈願上師加持心相契】
此處之「恭敬」為清淨信,「勝解」為勝解信,見皆善為「現求信」, 三者皆具足為道。
(八) 學佛有所期待才會出錯。而發願是正確的期待,但若成佛後還有個發願,真是笑話,也沒有聽過哪尊佛還有在發願的。
(九) 菜鳥守戒戰戰兢兢,老鳥守戒稀稀鬆鬆,老參不知何謂守戒。
(十) 有情有義才有輪迴,無情無義才能怨親平等。未成佛前都還是有情有義。 入中論云︰大悲心與無二慧,這個慧就是無情,無情才能無二。 所以古時候的祖師們大多表現得不近情理,無情無覺。 而有覺悟的大師絕對是無情無覺的,因相對的事情是假的,我們不學相對,是學絕對,無欠無餘的。

師秋瘋說 徒秋寶竹妙花恭錄
秋瘋疲勞叮嚀(61-70)

(
) 因果何其不爽,遇到不如意的事,百分之七十五是我的錯, 百分之二十五是別人的錯。 如果一味責怪別人,易生憎恨諍鬥,有這樣的菩薩嗎?

(
) 如何面對死亡? 連佛也逃避不了,而在拘尸羅城圓寂,我們只有坦然接受。
(三) 某弟子樂透中二百元,稟告師父, 師說:恭喜你中二百元,但你實際是虧兩億,如果你中了二百萬不要講給我聽,即使會修行的人再玩下去,輪迴可能是實有,不是空幻。
(四) 於自宗有愛雖佳,但於他宗心勿存恨,此為關要。
(五) 自己沒有錯,為何怕閻王;自性沒有畏懼,中陰為何恐懼。
(六) 諸佛所證眾生本具,故相信業「可消」存在,業「不可消」 不存在。
(七) 對見到佛不要得意,見到魔鬼不要掛礙,這是學佛人該有的基本觀念。 為何呢?見到佛的得意絕對不會比見到魔鬼的掛礙來得強烈,所以以平常心來看才不會有掛礙。
(八) 徒弟問密勒日巴的境界? 密勒日巴答:對輪迴有坎坷的心情,對如諸佛示現的上師有難忍之情,  除了憶念上師以外,沒有任何的欲想,如此本然,無所養護。
(九) 徒問:融入是一種形容或是一個東西倒入另一個東西? 師答:不是。 首先欣賞上師,認為是同一國的,對他有興趣,贊同其作法,自己也會同樣做,再談溝通、相應、融入。
(十) 聞思時需懷疑,將疑團解除後才會有信念,才會認真修行,而修時念頭儘量要少。 對萬法軌則存疑,研究下去才有正見空性的可能,如此一念之疑的功德遠勝於以三千大千世界之七寶供養諸佛。因此對三界萬法起一念之疑,就可能有即身成佛的機會。

師秋瘋說 徒秋寶竹妙花恭錄

秋瘋疲勞叮嚀(71-80)
() 眾生與佛最起碼要和好,現在講經說法者常把眾生貶得很低,把佛褒得很高,其實不要把眾生與佛的距離拉得那麼大,不要挑撥離間,眾生與佛盡量要和好,這樣才能平等,才能無二,如此修行也不會遙遠了。

(
) 對樂的耽著心減輕,才稍算有出離心。而我執的觀念減輕了,睡個午覺起來,也會發現外面不一樣了。

(
) 菩薩的每一念都可以遍十方利群生。一陣風吹來解暑清涼,這都是佛的加持。

(
) 有錢出錢是菩薩、有力出力是摩訶薩。

(
) 有變無、無變有,飛天遁地這些都不算什麼。但無論用任何方法,只要 能讓凡夫心中生起些許的菩提心,就是最大的神通。

(
) 心胸廣大才可以大慈大悲,為六道眾生做事叫行菩提心。可以為他們做事叫願菩提心,而初學者無能力為眾生做事,可以先用想的。 因此願菩提心︰心意到就好。 行菩提心︰實際為眾生做事情。先有願後有行。
(七) 離苦非由外可清洗,得樂非金錢可買。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其下手處︰反省自己。 一切眾生的痛苦,佛陀雖沒辦法去除,能王也不能洗清我們的業障,釋迦佛的證悟更無法分給我們,然而佛陀可告訴我們如何解脫,但我們是否解脫得靠自己去修。
(八) 迷惑鬼神怎麼厲害,他也無法帶你下地獄,只有自己會帶自己下去,也只有三寶能救度。而宗教學得好,精神上得安寧,很安心,甘於寂寞,不懼中陰窄路。學不好,精神上的鴉片。
(九) 末法如何分?佛所講的佛法跟我們的生活不相干,不被應用了叫末法。很有相干叫正法。不是時代變,是人的心變了,才成為末法時代。人心若惡,其所住之山川草木蟲蟻也變惡。
(十) 經典以敲鑼打鼓般唸誦吟唱,則末法現矣。 初學自問為何學佛法?老參反省為何學佛法。

師秋瘋說 徒秋寶竹妙花恭錄

秋瘋疲勞叮嚀(81-90)待續

(
) 現在談的節儉大都是吝嗇的反射,儲蓄是為更多的緣故,故應捨。當用則用,能吃多少拿多少,不多拿,拿而不用才是浪費。

(
) 懂得珍惜,講三句就夠了;不懂得珍惜,講了三百六十五天,也無法吸收進去。而任何法門都是佛所傳,不是法門有問題,是學的人有問題。

(
) 禪不是斷見, 怕學禪的人落入斷邊;唸經不是常見,怕學唸經的人落入常見。禪宗公案都是沒有答案的,是不可思議的。後人以為用思考可以想出答案,結果越離越遠。

(
) 師父合理的要求是訓練,是改習慣,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是改習氣。而我們輪迴受苦,跟師父一點也不相關,但我們成佛作祖卻跟師父大有相關。

(
) 皈依上師即是具足皈依三寶。上師身即是僧,上師語即是法,上師心即是佛。上師的證法、教法才是法,經典只是當參考用。因為經典是針對不同的根器,而有不同的說法,不是面面俱到,所以對經典有問題的話,應與上師討論。

(
) 三界王曾當過無數次,出家衣服今日才穿,故對出家眾要很尊敬,但遇到有智慧的人,不論其出家與否,更要加倍尊重。

(
) 外道不是一般所指的回教、天主教、基督教、婆羅門教,或是身著不同服飾,結髮纏頭之瑜珈行者。而是指師父平時教導我們很多觀念,而旁人幾句閒言閒語,就使我們對師父的教導產生懷疑,甚至全面否定。令多年用心的教導付之流水,這類人才是真正障礙我們的外道。

(
) 從歷代祖師的故事來看,沒有那個弟子十分調皮而被師父捨棄的。但 若學得一招半式就過河拆橋、欺師滅祖,那樣就犯了三昧耶戒。

(
) 最有力量的是梵天,最有權威的是帝釋,最有財富的是龍王,最為 美麗的是天女,最勇武的是二郎神,這些都還是輪迴,看開了才是出 離心。

(
) 同一個修法是否為前行、正行,需視行者而定。如凡夫的持誦佛名與廣老的持誦佛名就不同。
師秋瘋說
徒秋寶竹妙花恭錄

秋瘋疲勞叮嚀(91-100)待續

(
) 外意幻念想成鬼神,有鬼神之相存在,就有二元對立的心結,稱為著相。 因此外境有個聲音、影子閃過,內心也有個得失,著相就產生疑,加上各式因緣就會產生鬼神。而有本事的話,各式因緣產生時,修行者可將之轉為善因緣,增加修行的速度。無本事者把他看成怪力亂神,而疑神疑鬼,如此誰都無救。

(
) 人有各種妄念,密宗稱為魔,例如不來參加共修,非外在的阻撓,外來者尚可拒絕,但自己內心的問題無法拒絕,此稱為魔。

(
) 巴竹法王每天做課、開示時都會搥胸一百次,提醒動機心,為何而做這些事?

(
) 怨親若平等何須廣結善緣?

(
) 怕有業障來,其實業障已經來了。

(
) 學佛的目標是究竟窮極,不存軌則。

(
) 知生老病死原來如此,即是成小佛。

(
) 祈請文多用五言句、七言句較莊嚴,八言句、十三言句用於遙喊祈請較 有感情。

(
) 功德:功勞的功,道德的德,少欲知足的功勞。 外功無執,內德長大成熟。

(
) 修法要認真不要當真。不認真則因空果無,因果大亂;當真則實有境存, 得失纏縛。

師秋瘋說 徒秋寶竹妙花恭錄

秋瘋疲勞叮嚀(101-110)待續

(
) 若純為眾生利益,而沒有絲毫個人利益,去修息增懷誅四法,即使稍有缺失,護法也會原諒。若因個人利益去修法,會遭懲罰如吐血死等。

(
) 對論師而言,此土即是穢土又是淨土是行不通的,同樣的這個臭皮曩 具足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也是談不攏。但是佛陀有一次吃了馬抹, 將牙縫中的些許剔給阿難食用,阿難說具足百種美味。 這以理論來講是行不通的,但難道釋迦佛與阿難有錯嗎?如果說那是 只有佛的境界才有,那眾生不用學佛了。就因穢土當下有淨土的存 在,眾生才有成佛的可能,否則生佛之間無法溝通,眾生也無法成佛。

(
) 自身臭皮曩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並不是另外有個光閃閃的神祇等著我們跳上去成佛的。同樣的也不是穢土的隔壁有個淨土等待我們去移民的。

(
) 聞思時需懷疑,將疑團解除後才會有信念,才會認真修行,而修時念頭則儘量要少。因此理上要認真,修上要看淡。

(
) 對萬法軌則存疑,如此研究下去才有正見空性的可能,以此一念之疑的功德遠勝於以三千大千世界之七寶供養諸佛的功德大。如此對三界萬法起一念之疑,也就可能有即身成佛的機會。

(
) 只有觀一切法如夢幻泡影,才能真的行布施,持戒等十度萬行。

(
) 自性本淨與善相近,與惡相違,故廣善無主,莫作有權,成佛不是很遙遠。

(
) 只有不小心的開悟,沒有準備好要開悟的。

(
) 不虐待自己,不危害他人,叫善,與其相反是惡。

(
) 關心是師父對弟子的,徒弟須要做的事惰,不是關心師父,而是珍惜師父,珍惜師徒相處的時間。

師秋瘋說 徒秋寶竹妙花恭錄
秋瘋疲勞叮嚀(111-120)待續

(
) 修行時最好的口訣是挖苦,聞的結果是自習改,修的結果是沒有煩惱。

(
) 對因果詳細觀察,對輪迴發出離心,對眾生具慈悲心,對上師虔誠信心, 具輪涅無別之見地,以上牢不可缺,若失其一,即非佛法。

(
) 對佛法沒有希望時,必須檢查對輪迴有沒有失望,若有則走火入魔,若無則表有修行。

(
) 修行佛法面對現實,感受實在,過一天算一天,瀟灑解脫,沒有什麼的事。 心中的有、無、美、醜...等等種種形容,怎麼作意都沒有用。 倘若遇到風時被吹,遇到水時被淹(比喻),那凡夫與修行者的差別在哪裡?這是重點的所在。

(
) 檀越所施鐵丸,無金剛頰怎敢食用?

(
) 禮:自己的立場百分之百;拜:百分之五十自己,百分之五十他人。

(
) 修行者重要的是經常檢討自心,調伏自己的心,心情要溫合一點。因為我們的修行沒有達到內心(心與法合),所以會有修行沒有什麼意義的感覺。

(
) 無我是用信心來折磨的,不是用思想來折磨的。心裡去想好像沒有我,不可以有我,這種是走不了哪裡的。

(
) 只有你們信心的磁場來吸引上師的加持而已,否則上師的加持一塊也無法剝給你們。只要弟子有信心,漸漸的上師的加持都會融入進來。融入到自己內心的時候,我們的正知正見將會增長。

(
) 有了信心才有加持,沒有信心不會有加持。所以一而再,再而三說:信心信心,就是這個原因。上師不是為了自己高興,才講這句話,只愛吹八風的上師,他的弟子也渡不到哪裡去。
師公貝諾法王、師秋瘋說
徒秋寶竹妙花恭錄

秋瘋疲勞叮嚀(131-140)待續

(
) 依止上師應有的心態:
俱足總佛根本上師 信心需要執著不必
恭敬需要貪欲不必 清淨需要依賴不必
靠近需要得失不必 瞻仰需要刻作不必
供養需要買賣不必 聽話需要巴結不必
熱心需要強迫不必 頂禮需要人情不必
接觸時候邪見要少 只有不罵不叫無邪
世界內裏最好最真 心裏有這樣的觀念
所說要聽不離左右 目前上師相處可以。


(
) 前世好與不好,這生樣子看看; 來生怎麼過程,這生做了哪些。

(
)
(
上師)下次打你罵你,不須緊張緊張; 下次恩惠安慰,不須高興快樂。

(
)
(
弟子)要求不是解脫,要做不是救渡; 要秀不是佛法,不必匆匆忙忙。 要求自己無傲,要做常常自省; 要修少慾知足,像個三寶弟子。

(
) 寶瓶放在頭上,紅包放在桌上; 解脫擺在手上,回家通通忘光。

(
) 菩提寫在紙上,慈悲擺在臉上; 陷害做在手上,修行變成走火。

(
) 十四根本戒律,每戒絕對算數; 常常提醒勿忘,輪迴不是戲子。

(
) 慈悲不是想的,心態慈悲重要; 不必急著下手,常常須要自省。

(
) 回答都是知道,了解都是茫然; 嘴說沒有問題,怎麼能夠教導。

(
) 菩提心、慈悲的心、信仰心、相信的心,都是須要有點感傷的心。 沒有的話,都變成讚嘆輪迴的心,貼補執著。

師秋瘋說
徒悟徹師、秋庫、敬堯、秋寶、竹妙花恭錄 秋瘋疲勞叮嚀(141-150)
簡單介紹佛法

(
) 房東趕出來,房子還未找到叫「中陰」。 沒有想到,但會出現叫「因緣」。 我的眼睛有問題叫「清淨心」 問題多還假叫「不乖徒弟」。

(
) 不要臉,但是很有個性叫「好徒弟」(說話算數叫有個性) 跟師父研討叫「請轉法輪」。 對人的生活都很實在叫「佛法」。 忘不了叫「習氣」。 後悔了叫「懺悔」。

(
) 看書要學習烏龜走路,不要學習兔子跳躍。 修行時不要學習烏龜慢吞吞,要學習鳥的飛行。

(
) 有個輪廓的念頭叫「概念」。 有個觀察的念頭叫「觀念」。 文字是用「寫」來培養。 文法是用「唸」來培養。

(
) 沒有什麼計畫叫「空性」。 安慰自己叫「燒香點燈」。 鑽牛角尖叫「散亂」。 自以為是叫「邪見」。

(
) 火燒了叫「火供」。 結束叫「涅槃」。 很好喝叫「甘露」。 儘量叫「戒律」。 不小氣叫「迴向」。

(
) 傳承叫「習俗」。 自信叫「信心」。 什麼都沒有叫「三輪體空」。 一天到晚想好的叫「執著」。 好壞叫「得失」。

(
) 對自他不要過份叫「救渡」。 心服口服叫「恭敬」。 做人成功叫「福慧雙修」。 沒有感情叫「無情」。 有感情叫「有情」。

(
) 減少三毒要當「老江湖」。 什麼都不知道叫「無明」。 想跑也跑不掉叫「業力」。 這樣那樣叫「能所」。 自他叫「分別」。

(
) 依靠叫「皈依」。 答應人家叫「發願」。 膩了叫「出離心」。 想通了叫「消業障」。 站在中間叫﹁中觀﹂。 有個唯一叫「唯識」。


師秋瘋說 徒碧貞恭錄

--- 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 版權所有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